button

三下乡| 赴震后搬迁羌寨,西华大学学子以镜头记录新生

发布者:ysxy发布时间:2025-07-11浏览次数:60

7月6日至7日,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美筑梦·艺同前行”社会实践团22名师生,奔赴“5·12”地震后整体搬迁至邛崃市南宝山镇的直台羌寨与木梯羌寨。他们此行的一个核心任务,是用光影深情记录搬迁后的显著变化——新家园的样貌、新生活的气息、新希望的萌发。这些镜头下的真实记录,不仅是对过往坚韧的致敬,更是对乡村振兴进程的生动注脚。以此为起点,师生们还用创意和设计为羌寨的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履行高校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  

快门传情暖羌寨

西华学子践初心

在南宝山镇党委书记高旭东的关心支持下,西华大学“绘美筑梦·艺同前行”实践团带着镜头与热忱而来,以青春之我,逐梦山海。在走访中,同学们发现村里许多老人的证件照,仍是搬迁时的模样。于是,一场暖心的公益摄影行动在村落展开。当同学们举起相机,闪光灯亮起的瞬间,老乡们饱经风霜的面庞上漾开质朴的笑意——就是这一刻,快门按下,定格温暖。当师生们将精心装裱的照片送到老人手中,院落里顿时充满欢声笑语,羌语交谈间流淌着浓浓的感动。高书记对实践团用专业技能服务村民、传递温暖的行动连连称赞,认为这正是艺术助力乡村治理、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

实践团走村串巷,用镜头记录村里老人的生活。志愿者们通过耐心交流缓解老人的紧张,捕捉他们谈及家人时的笑容,并现场打印装裱照片。当老人们接过照片时,沉寂的院子瞬间充满欢笑,温情定格。  

五洲青年遇羌韵

设计学子助“莓”好

此次实践团队里面还有来自印度尼西亚、老挝的5名西华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他们跟随羌族向导体验羌族“三宝”——羌笛、羌绣、羊皮鼓。悠扬的羌笛声在山间回荡,非遗传承人讲述“其篥”的千年智慧,留学生们沉醉于苍凉而壮阔的乐音。羌族阿妈手把手教留学生刺绣,彩线勾勒山纹云朵,笨拙的针脚引发欢笑。羊皮鼓声响起,留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敲出节奏,“像山风一样轻,像春雨一样欢”。鼓点与笑声交织,非遗文化在年轻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南宝山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杨浩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深入南宝山镇蓝莓种植基地,结合专业开展产业调研。成员们参与蓝莓采摘农事体验,围绕品牌升级核心需求,重点调研并收集包装设计素材。返校后,团队将依托专业能力,为“高山蓝莓”提供品牌形象整体解决方案。此举是本次“三下乡”中发挥设计专业赋能乡镇产业的一项重要版块,也是西华美设学子以青春创意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巧手扭出童心梦

急救传技护平安

实践团在直台羌寨、木梯羌寨为留守儿童开设创意手工课。志愿者们用扭扭棒等材料,带领孩子们制作花束,在趣味互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孩子们从生疏到熟练,将彩色扭扭棒制作成独特的花束,手工课堂在孩子们的嬉笑声中接近尾声,很多孩子久久不愿离开,纷纷邀请志愿者们下次再来教他们。

  

体育学院的师生充分发挥运动与急救专业技能,聚焦乡村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突发情况,为木梯村村民带来了一场实用、生动的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学,通过理论讲解结合现场实操,向村民们普及了心肺复苏、海姆利克急救法、创伤包扎(刀伤、骨折)、蜂蛰蛇咬应急处置以及醉酒安全侧卧位等实用急救技能。村民们认真观摩、积极互动和练习,纷纷表示:“这些知识太有用了,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村支书讲村史:

一堂直抵人心的奋斗思政课

在直台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平为实践团带来一堂接地气的思政课。他动情回顾了村庄从废墟重建、守护传统到迈向发展的每一步奋斗足迹。陈书记的亲身故事,让同学们深刻体悟到发展之艰、国家援建之暖,并真切理解了“奋斗创造幸福”的深刻内涵。

  

古羌文化活态传

红军精神代代承

当夜幕低垂,实践团应返乡创业者,羌寨后花园酒店负责人王胜之邀,参加了热情的羌族传统篝火晚会。村民们身着绚丽民族服饰,以嘹亮山歌相迎。作为活动发起者之一,王胜不仅热情介绍羌族文化,更主动展示了当地特色服饰与手工艺。在熊熊篝火的映照下,师生们与村民手拉手,跳起欢快的莎朗舞,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夜空。这场由当地青年推动的文化盛宴,不仅让同学们沉浸式领略了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架起了以返乡青年为桥梁的民族文化交流纽带,深化了彼此间真挚的情感联结。

  

  


实践团在木梯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有幸和四川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贵生老先生交流。作为羌族文化活态传承人,杨老先生详细讲解了羌年习俗、祭祀传统等民族文化精髓,并现场展示羊皮鼓说唱技艺,为实践团提供了深入了解羌族口述历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机会。

  


在木梯村党支部书记杨志明的引导下,师生们参观了木梯村民族文化展示馆,沉浸式体验了羌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杨书记系统介绍了羌族村落自灾后重建以来的发展轨迹与当代文化振兴实践。村史馆内陈列的传统服饰、生活器具等丰富展品,活态呈现了羌族文化的精髓。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木梯村通过设立传习所、构建传承人培养体系及常态化开展民俗活动,有效实现了羌族古老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实践团全体成员怀着崇高的敬意走进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在这一铭记民族苦难与抗争的特殊日子里,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通过参观长征数字展示馆、聆听感人革命故事,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深切感悟红军战士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坚定信念与无畏牺牲。这场于重要历史节点开展的红色教育,不仅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先辈们救国图存的艰辛,更将长征精神与伟大的抗战精神紧密联结,激励青年一代从中汲取穿越时空的奋进力量,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矢志不渝传承红色基因,担当起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美筑梦·艺同前行”实践团与体育学院“救在社区”实践团深入邛崃市南宝山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且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足专业优势,通过组织公益摄影、农副产品包装设计、开设创意手工课堂、深度文化探访、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等形式,为当地村民传递艺术温度、丰富文化生活。志愿者们悉心指导儿童手工创作、用心定格老人珍贵影像,并沉浸式体验羌族文化、追寻红色足迹。此次实践不仅有效助力了羌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探索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生动彰显了西华青年学子以专业服务社会、用创意点亮乡村的责任与担当。

  

  一路走来,收获满满,感触良多。诚挚邀请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到云上南宝做客!探访直台羌寨的古老韵味,感受木梯羌寨的独特风情。这里不仅有壮丽的风景,更有热情好客的羌族同胞。

特别感谢南宝山镇党委的精心安排和大力支持!感谢直台羌寨、木梯羌寨乡亲们的无私分享!是你们的鼎力相助,让我们的实践活动得以顺利、深入、富有成效地开展,让我们真正走进了乡村,理解了基层。这次经历弥足珍贵,期待未来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