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黄鸣奋教授应邀来院开讲百年中国科幻电影

发布者:ysxy发布时间:2025-10-10浏览次数:10

近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黄鸣奋教授应邀莅临我院,作题为“中国科幻电影百年回眸”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屈立丰教授主持,吸引40余位师生到场聆听,共赴一场跨越世纪的科学想象与文化思辨之旅。

讲座中,黄鸣奋教授首先回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百年征程。他指出,自1925年无声科幻滑稽片《隐身衣》作为早期娱乐经济的“开心果”诞生,到1938年《六十年后上海滩》对未来世界的简单勾勒,中国科幻电影在技术局限中已萌发想象种子。而当代《流浪地球》《三体》等作品的崛起,则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已完成从“科学启蒙”“工业叙事”到“宇宙哲思”的三阶段跨越,形成以集体英雄主义与东方救赎观为核心的本土科幻美学,走出一条区别于西方的独特路径。

“从无声片的匠心到数字时代的视听奇观,中国科幻电影不仅是类型片的演进,更是一部浓缩民族复兴的想象史诗。”黄鸣奋表示,百年来,中国科幻电影始终与中国社会变迁同频共振,既记录着技术进步的足迹,更承载着文化自信的生长。

在“科幻电影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互动分析中,黄鸣奋教授进一步揭示二者的深层联系。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本土科幻电影提供了“思想土壤”——它不仅改变了现实世界,更塑造了未来想象的维度。“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科幻电影便难以找到与民族振兴相关的精神坐标与伦理支点。”

他从四方面展开阐释:其一,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特质,为科幻电影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指明方向;其二,“人民性”特征决定了创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让科幻故事扎根大众情感;其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领产业从粗放增长转向精品化创作;其四,现代化进程中对“人与自然”“科技与人文”的思考,为科幻主题提供了更丰富的哲学命题。

“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在于用影像讲好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的科学精神与文明视野。”黄鸣奋的总结引发在场师生共鸣。

互动环节,师生围绕“本土科幻IP的文化转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艺术创作实践经验”“科幻电影的大叙事与小叙事等话题与黄鸣奋教授深入探讨。

据悉,本次讲座是我院设计学学位点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方向建设、动画一流专业建设的前沿系列讲座的重要场次,后续将持续引入学界前沿成果,助力师生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创作与研究水平。